原文网址:http://ask.yygrammar.com/q-32965.html
我的疑问1:情态动词的推断本身是否就是虚拟语气,由于推断的事实与现实相反。这个和虚拟语气的定义是一样的。
原文:以不同于can表示的与说话人主观判断无关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即客观条件决定的可能性。
我的理解1:can表示的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是没说话人的主管判断对吗?
原文:从目前的立场对现实可能性进行推断时,情态动词的过去形式并不表示过去,而只表示说话人推断时的信心小于相应的目前形式。
我的理解2:这句话的我的理解是信心不足就用情态动词的过去形式。
我的理解3:在传统语法中虚拟语气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那这里的虚拟语气形式是动词过去式、动词原型或者should + 动词不定式、should\would\might\could+动词不定式,这四种形式对吗?
原文:If it had been a decade earlier, such an act would have required...。主句表示的是在与事实相反的假设的基础上的过去的理论上的可能性,而不是过去这种行为实质发生还是未发生。
我的疑问2:这句话我不是太了解? 说话人站在目前对过去(a decade earlier)进行推断事件会发生,可是现实是没发生。用may/can/must 为何是不对的?
They are recycling things they would have thrown away in the past.
我的疑问3:既然would have thrown away是虚拟语气,那样现实(in the past)他们根本就没仍东西,那样收购什么?逻辑上说不过去。
我的理解4:情态动词表示推断意义用于虚拟语气时。那样对过去状况进行假设的事件与目前事实相反,should/ would/ could/ might+have done。目前说话人对目前状况进行假设的同时与状况刚发生的事实相反,用情态动词过去时+be doing。对目前的状况或习惯进行假设与事实相反,用should/ would/ could/ might+do。没对以后的假设与目前事实相反。
以下解答中,“虚拟语气”这一术语限于传统语法体系。
我的疑问1:情态动词的推断本身是否就是虚拟语气,由于推断的事实与现实相反。这个和虚拟语气的定义是一样的。
你的这种理解是不对的。你混淆了虚拟语气与情态意义。情态动词表示推断一个事件发生或状况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直接描述事件的发生或状况的存在,这与虚拟语气无关。
虚拟语气是相对于陈述语气而言的。陈述语气表示说话人觉得的事实或可能的事实。只须说话人觉得某种情形是事实或大概是事实,就用陈述语气,这与后来证明说话人正确与否无关。一个孩子子坚信一加一等于二,他就用陈述语气说这句话,尽管大家了解他说的不是事实,但他觉得是,就用陈述语气。He may come tomorrow. 说话时根本不可以确定明天的事情,但说话人觉得明天来可能是事实,就用陈述语气,这与事后主语实质来没来无关!!!这与虚拟语气不同,我觉得汤姆明天不可能来,我目前假设他明天来,这种假设与我说话人的认识是相反的,就要用虚拟语气。所以语气反映是说话人态度的谓语动词形式。
原文:以不同于can表示的与说话人主观判断无关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即客观条件决定的可能性。
我的理解1:can表示的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是没说话人的主管判断对吗?
can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客观存在的可能性,是针对情态动词的推断性使用方法而言的。情态动词的推断性使用方法,是说话人推断某件事实质发生过、在发生或会发生,与事件是不是真的发生过、在发生或会发生没直接关系也不受其影响。正由于我不了解实质状况,我才推断。假如我了解实质状况,我就不必推断了。can在一定句不表示推断,说话人并没推断一件事发生了,还是没发生,只不过说客观上有这种可能性。比如:我说 It may rain tomorrow. 我是推断明天会下雨,我觉得明天会下雨。事后证明第二天没下雨,你就能说,我昨天说错了。我会承认我确实说错了。我推断错误。假如我当初说的是 It can rain tomorrow. 我并没提出第二天会下雨,我只不过说理论上有第二天下雨的可能性。时候证明第二天没下雨,你也不可以说我说错了,由于我并没推断会下雨,我只不过说客观上有这种可能性。我并没说错。
原文:从目前的立场对现实可能性进行推断时,情态动词的过去形式并不表示过去,而只表示说话人推断时的信心小于相应的目前形式。
我的理解2:这句话的我的理解是信心不足就用情态动词的过去形式。
改一下你的话:说话人站在目前的立场进行推断,情态动词的过去形式与过去无关,而仅仅表示说话人推断的信心不及用目前形式进行推断时的信心。过去是由情态动词后的不定式的完成体来表示的。
我的理解3:在传统语法中虚拟语气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那这里的虚拟语气形式是动词过去式、动词原型或者should + 动词不定式、should\would\might\could+动词不定式,这四种形式对吗?
你的理解过于狭隘。虚拟语气可能的谓语形式远不止这四种形式。具体形式可以参见任何一本传统语法书虚拟语气部分。
原文:If it had been a decade earlier, such an act would have required...。主句表示的是在与事实相反的假设的基础上的过去的理论上的可能性,而不是过去这种行为实质发生还是未发生。
我的疑问2:这句话我不是太了解? 说话人站在目前对过去(a decade earlier)进行推断事件会发生,可是现实是没发生。用may/can/must 为何是不对的?
你没仔细读我的那篇解答,没了解我的意思,其实在那里我说的已经非常了解了,你要细心领会。我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说明这个句子中的would have required不是情态动词的推断性使用方法(陈述语气),而是虚拟语气。虚拟条件句的主句是不可以用情态动词的目前形式的(近来英美非正式语体允许may的用法为例外)。
They are recycling things they would have thrown away in the past.
我的疑问3:既然would have thrown away是虚拟语气,那样现实(in the past)他们根本就没仍东西,那样收购什么?逻辑上说不过去。
你对recycling的理解有误。比如以前他们把玻璃瓶扔掉,当作垃圾掩埋了。目前他们不扔了,而是重新加工借助,这就是recycling。并非从垃圾堆捡回来才叫recycling。
我的理解4:情态动词表示推断意义用于虚拟语气时。那样对过去状况进行假设的事件与目前事实相反,should/ would/ could/ might+have done。目前说话人对目前状况进行假设的同时与状况刚发生的事实相反,用情态动词过去时+be doing。对目前的状况或习惯进行假设与事实相反,用should/ would/ could/ might+do。没对以后的假设与目前事实相反。
你这段整个思路是混乱的,理解是不对的。根本没有所谓对过去假设的事件与目前事实相反。虚拟语气假设什么时间的事,就是与那个时候的状况相反。比如,昨天没下雨,我假设昨天下雨,我假设的就是与昨天的事实相反,而不是和目前或以后的事实相反。你理解错了。我觉得明天不可能下雨,我假设明天下雨,就是与我觉得的可能的以后事实相反,与目前和过去的事实无关。